文化
立春养德
立春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,民间又称“打春”“立春节”“正月节”“岁节”“岁旦”等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写道:“立春,正月节;立,建始也;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;而春木之气始至,故谓之立也。”唐代诗人卢仝在《人日立春》中有吟:“春度春归无限春,今朝方始觉成人。从今克己应犹及,颜与梅花俱自新。”宋代词人史浩在《满庭芳·立春》中写道:“梅萼冰融,柳丝金浅,绪风还报初春。木君青旆,猎猎下苍旻。亲奉虚皇妙旨,将枯朽、咸与维新。须臾见,芳效乐圃,生气遍无垠。青丝,行白玉,一杯介寿,红浪粼粼。便安排歌舞,蝶翅莺唇。别有神仙窟宅,乾坤内、充满氤氲。功成处,花开不老,酒熟镇甘醇。”送走凛冽的隆冬,终于迎来了春日的气息。草木向荣时,人间亦欣然。这一切源于天地阴阳转化,阴退阳升,生气始发,万物复苏,新的一个轮回从此开始了。
立春时节,天地立春,阳气回升,人也要效法天地,回升自身的阳气。自然这个大宇宙,阳气回升;而人体这个小宇宙,更需要阳气的回升。从一定意义上讲,这个阳气就是“立德”。《礼记·大学》中说:“德润身。”因此,立春时节,除了基本的保暖、食补,还要行善养德。以善升阳,一个人自然元气充足,身体康健。因为立德行善能焕发内心的光明,回升自身阳气,更能立起一年的精气神;“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”,行善到一定程度,内心自然就清净了,精、气、神三者互相影响,元气自然就会充沛。从一定意义上讲,人是靠德行立于世上,这个世界也是有了德行才充满温暖,才能正常运转。
百行德为首,为官须养德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,不断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,如同持续给自己补气升阳一样,从而锻造出金刚不坏之身。何况,“官德”不仅是检验领导干部素质高低的“试金石”,更是党风政风的“风向标”,是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“导向仪”。古人所云:“才者,德之资也;德者,才之帅也。”道理就在这里。历史和现实、正面与反面都雄辩地说明了“苟正其身矣,于从政乎何有?不能正其身,如正人何?”用现在的话说,就是领导干部只有品德高尚,才会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,才能时刻记住用权为民,做一个为官有为的好干部。
领导干部如何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呢?简言之,做官先做人。好人不见得是好官,但好官却首先应当是好人。只有做好人,才能做好官。作为领导干部,比普通人来说,标准应当更高一些。具体来说:思想境界要高。树立正确的“三观”和权力观、地位观、利益观,不为私心所扰,不为名利所累,不为物欲所感,堂堂正正做人,踏踏实实做事,清清白白做官。眼界要广。想问题、做事情的眼光要长远,眼界要开阔,要有谋大局、看长远的思维,要从自我和小圈子中解脱出来。胸怀要宽。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,有容人容事的气度,不以一己之荣辱、一己之得失定取舍,而要以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为重。小节要慎。重视小节、管住小节,守住自己的“精神家园”和原则底线,积极培养高尚情趣,慎独慎微,清清白白为官,干干净净做人。(顾伯冲)